首页 »

红色高雅

频道: 标签: 时间:2018年03月19日 浏览:1675次 评论:0条

忽然看到芭蕾舞剧‘沂蒙颂’片段的视频。感觉震惊了一下,太美了!这种美,我称之为‘红色高雅’。

应该说,这部舞剧电影在我小的时候肯定看过。只是当时不懂欣赏。所以没什么印象。现在感到震惊,我想是因为,一是当时还小不懂欣赏,二是当时全部是“红色”,没什么新奇的。

改革开放以后,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西方的芭蕾舞,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古典的、民族的、现代的,各式各样的舞蹈。

回过头来再看这段舞蹈,从演员的容貌、气质,再到舞蹈的技艺,确实是令人惊艳。民歌民乐,配上西方的芭蕾舞。我想,这段舞蹈就是今天放到美国百老汇的舞台,也绝对是高水准的。

前不久还听说,芭蕾舞剧“红色娘子军”被邀请到西方国家去演出。可以想见得到,外国人看到芭蕾舞表现红色的题材,确实有点晕、很新奇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应该说,这种大型的歌舞剧创作和演出,是一般国家和地区无法完成的。还得说当时中国的举国体制。这也很合乎规律,芭蕾舞最早在西方实际上就是皇家宫廷供养的艺术形式,也可以说是另外一种“举国体制”。另外还说明中国在任何时代都不缺乏人才。。。。

据说,冯小刚的电影“芳华”,说的就是那个年代芭蕾舞演员的故事。电影“芳华”我没看过,所以不好评论。但我觉得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,现在这个年龄段的演员,正是市场经济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一代。要想表现那个时代演员的气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。

那么那个年代的演员的气质有什么特点呢?我觉得根本的特点是,没有“钱”的概念。当然“名”的概念是免不了的。为了“名”争的也很厉害。据我所知,那个年代,各院团、各地方都争着拍一些红色京剧或歌舞剧,而且比着看谁拍的优秀。可以说是一种良性竞争。但是在演员的选用上竞争的也是异常激烈。

举例来说,“阿庆嫂”这个角色。最早“沙家浜”叫“芦荡火种","阿庆嫂”的主演是赵燕侠。最后电影“沙家浜”中却选择了洪雪飞。我认为如果从京戏的功底和唱功来说,赵燕侠无疑是更胜一筹。但我觉得赵燕侠的“京味儿”太重了,如果演古装戏,最适合。“沙家浜”是现代戏而且是江浙地区的故事,找个唱昆曲的演员演阿庆嫂,相对中合一下,感觉更合适。另一个例子是“李铁梅”,当时竞争的演员也很多。但要说花旦演员的泼辣劲儿,无疑刘长瑜是最合适的。当然也有一些说法是,当时在选演员时考虑到了家庭出身问题,这就不得而知了。总的感觉无论从演技、身高、装扮、银幕镜头形象来说,还是选中了最优秀、最适合的演员。当然也有可能有先入为主的心理因素。

但是,那个年代“名”与“利”是不挂钩的。或者说挂钩的不是那么紧密。我觉得,一旦有了“钱”和“利”的概念,人的气质就变了。还有重要的一点,就是现在是个媒体泛滥的时代。虽然说过去媒体封闭的时代,很多信息普通民众是无法获知的,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不公平。但是现代这个互联网媒体时代,很多事情被低俗化了。而且有以低俗为荣的趋势。

当然,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,不能说孰优孰劣,“名”与“利”挂钩也并不是绝对的坏事。社会就是这样发展的。改革开放四十年,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这是有目共睹的。从整个文艺发展史来看,从某个角度说就是从宫廷贵族化向大众化、通俗化、商业化方向发展的。从好莱坞电影也可以看出,历史上有很多惊艳的演员或电影,堪称经典。现在看来无法企及。感觉现在的好莱坞已经是普通脸、大众脸的天下了。这是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。但普通话、大众化、商业化也有优秀的演员和电影。通俗也有高水准。通俗不等于低俗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我曾听过邓丽君唱的“洪湖水浪打浪”,只是把“共产党的恩情”改成了“爹娘的恩情”。同样还有“珊瑚颂”等等歌曲,也曾被港台歌手翻唱。。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