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»

直接的逻辑

频道:未命名 标签: 时间:2016年08月02日 浏览:1977次 评论:0条

新文化运动开始,许多文人把中国积贫积弱的的原因归罪于“孔家店”,归罪于传统儒家对人的思想的束缚。改革开放这么多年,我们对西方社会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。感觉并非尽然。

首先,儒家经典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;其次,儒家是社会改良性的不是革命性的;再有,儒家没有被进步的改良过;并且,相对来讲儒家对人的思想的束缚并不是那么严酷;最后,历朝历代的灭亡,总要有人找出罪的归属,中国的士大夫大多不敢归罪于“王权”,也不想归罪于“士大夫”本身,再没有归罪于儒家皆大欢喜的了。

封建士大夫大都三妻四妾,清末民初的文人大都逛妓院,当今社会的大部分小农一方面心向往之,一方面又会说他们不道德。即使是逛妓院的文人本身也或多或少自认为不道德,更不用说有逛的,有不逛的,不逛的往往批评逛的不道德。因此逛的很容易反“道德",进而归罪于儒家。这是推论。

其实孔老夫子并没有指出这些不道德。按照“食色性也”的说法来看,孔老夫子关于性方面与西方文化有相近之处。我感觉我的观点也与西方的观念接近,“逛”与“不逛”是个复杂的问题,不能简单的归结为道德问题。我感觉西方社会在这方面相对比较成熟,并不是说西方性开放,相反我觉得当代社会西方人比中国人还要保守一些。

之所以在本博客中开辟“儒家新解”,是因为我觉得,我们似乎对儒家并不是那么公道。而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,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开始显现。

当今社会,一谈到儒家争议很大。对儒家的诟病并不少。究其原因,我认为儒家最不能让当代人忍受的是“仁义道德”四个字。文革中盛行一种口号,“满嘴仁义道德,一肚子狼心狗肺”。我承认在商业社会,“仁义道德”是一个界定起来非常困难的事情。人非草木,孰能无过?商业社会竞争激烈,而竞争的手段并不都是光明磊落的。

据我观察,最近有一种直接的逻辑。那就是,一旦有人倡导儒家,重视社会道德,马上有人站出来:谁说的?查查他有没有不道德的行为?没查到?查查他的亲戚朋友有没有?还没有?现乡故里有没有?我就不信没有,只(zi)要是有,给我曝光、严办。看他还倡导不倡导!

这里面的逻辑就是,我不道德,谁也别说谁就是道德的。实际上大家都不道德。我觉得有这种逻辑的人,不是不道德,而是---不地道。

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